顾取英老师论文《浅谈构建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》

网站首页    教学之窗    课题研究    成果展示    顾取英老师论文《浅谈构建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》

2010-11-22

浅谈构建语文有效教学的几点做法

昆山市鹿峰中学 顾取英

【摘? 要】教和学的互动作用,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,归根到底取决于有效教学活动的展开。构建有效课堂教学必须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,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,要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,同时给予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。

【关键词】构建? 有效课堂? ?互动 主体地位? 兴趣? 基础知识 创新

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,是通过师生的双边互动活动形成的一种复杂的活动类型。教和学的互动作用,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的质量,归根到底取决于有效教学活动的展开。当今的语文教育需要新的教学理念,即致力于树立民主教育思想,民主平等是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。在语文课堂的师生互动过程中,教师还要学会倾听,而不是“一言堂”,真正的倾听,意味着平等、尊重,真正的倾听。有效教学的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,而是师生之间交往、互动的舞台;有效的师生互动,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指向性,突出重难点,又要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,所以,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信息时,要把握好几个维度:

一、有效教学必须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。

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内容,就是在教育、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作用。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到教材编写、教学方法的使用,都应该始终贯穿和体现这一基本理念。以新课程改革精神为指导思想而制定的《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》较好地体现和反映了这一基本理念:“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,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,爱护学生的好奇心、求知欲,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,倡导自主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。”“教学内容的确定,教学方法的选择,评价方法的选择,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。”这些要求和建议说明语文课程的改革充分体现了“以学生为主体”“以人为本”的教育理念。

作为语文教师,要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这个主体因素的积极主动性,就必须明确这一点。教学中,必须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。这样才能更好、更出色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。一旦离开学生这个主体因素,过分强调语文教师的自身因素和责任感,那也只能是徒劳无益的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,应对教学目的、目标、重点、难点等教学内容把握得十分准确,同时对时间的把握也应十分严格,切忌教学的盲目性、随意性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,从数量上说,教师要少讲;从质量上说,教师要精讲;从内容上说,学生易懂的坚决不讲。整个教学活动,教师既要注重知识的系统传授,也要注意给学生以想、说、练的机会。当然这也不是全盘否定教师无须自身素质。语文教师只有将自己的主导作用落实到让学生主动学习上,把学生看成学习中主体因素的积极对象,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,再加语文教师自身丰富的学识水平,运用自如的教学技能,学生会对语文发生浓厚的兴趣,从“要我学”变成“我要学”,会感到学语文其乐无穷矣。

二、有效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

自从夸美纽斯创造班级授课制以来,传统的教师讲、学生听一直成为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。其表现形式就是“填鸭式”“满堂灌”的教学方法。它的弊端在于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,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。其实,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,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,而且也是一个情感的交流过程。在教学活动中要注意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,善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。由于初中学生具有活泼好动、充满好奇的年龄特点,也有渴望走向成熟的特征,因此要善于抓住积极因素,鼓励学生大胆设疑、探索,使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充满喜悦,学习的需要得以实现。捷克大教育家夸前纽斯说过:“教师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透彻、迅捷、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。”我想,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学科的特点,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兴趣,并能正确地运用它,那么透彻、迅捷、愉快就不是什么难事了,“向四十分钟要效率”也不再是一句空话了。但是,有一点需要说明,“有趣”不是离开教材灵机一动式的随心所欲,不是插科打浑式的逗趣,它只是一种形式,一种激励手段,运用它的动机,不单只是使人兴奋,使人快乐,更主要的是启发思维,活跃思考,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。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时,总是积极推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学习。

学生的性格各异,学生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,而各类的学生都渴望成功,因为成功是最足以使学生感到满意,继续学习的一种动力。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学习中的进步充分肯定、多加表扬、鼓励。去年,我执教初三(1)的语文,当时班级整体水平比较差,在全年级倒数。为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,我采用了鼓励的方法。其中有一位男生,班级倒数第一,但我发现他语言功底还可以,于是我特别关注,经常鼓励;第一次测验他考及格了,我又抓住时机表扬该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性,而且也把他的进步告知家长。他尝到了成功的喜悦,以后我每次语文课上,该男生更是认真、踏实,后来每次考试都能有进步,在中考中还考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。可见,学习有无兴趣,成绩大不一样,如果当初我选择了放弃,也许就没有后来的收获了吧!“一个教师对学生经常批评、斥责,学生必提不起学习的兴趣,甚至于产生对立情绪,或自卑心理,其离成功越遥远。我们做事要感到有乐趣,如果不是精神愉快,而是愁眉苦脸地在那儿教,愁眉苦脸地学,效果绝不会好。”人都是希望得到赞扬、肯定的。闸北八中校长刘京海“成功教育”的事例告诉我们应尽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,多加以鼓励、肯定,点燃学生内心的驱动力,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这个主体的学习积极性。

??三、有效教学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

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:“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。”可见,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自身知识系统中极为宝贵的组成部分,在些基础上构建学生的新知识,培养学生的新能力是我们课堂教学的核心。所以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,让学生积极、主动、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活动,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,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所应当关注的。在这里,我们要重视以单元为单位编排的语文知识。基础教育的性质决定了中学生所学的知识是基础性的,所以,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予以重视是我们的份内之事,而且还要把分散在每一课的知识点放在单元知识的背景中来突显,同时还应注重新旧知识的紧密结合,这样建构的知识就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。例如:初三课外阅读有一篇文章《西风胡杨》,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,这就需要我们讲解时将初二时学过的《白杨礼赞》略加回忆,让学生复习一下象征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及作用。这样,有利于学生阅读鉴赏。还有,引导学生鉴赏王昌龄的绝句《出塞》,要学生讨论“秦时明月汉时关”这句诗所用的互文修辞手法的创新价值,就必须先使学生掌握互文的有关知识,形成相关的认知结构。

四、有效教学必须给予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

所谓给予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,其实就是教学中的民主精神,即为学生创造一个既严肃紧张又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。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,他们上课认真听讲,做笔记;课后及时完成作业;答题时与老师的讲授一字不差,可是一旦离开课本,离开老师他们就不知所措,寸步难行。的确,长期以来的模式化教学和语文教学中教条主义的习气,从内容到形式都给我们的教学造成许多有形无形的“牢笼”。面对丰富多采、日新月异的生活,学生的感觉、想象、思维和情感却都被“引导”就范于固定的模式,只有符合这模式的才被允许,才能得高分。这样僵化的教学只能造就僵化的头脑,它不仅使学生心情压抑而且严重禁锢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。因此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,还应鼓励和培养学生创造精神,开发学生创造性智力,即进行创新教育。

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是优化课堂教学,根据学生心理发展趋势进行诱发性教育。生动活泼、积极主动的课堂气氛,能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,引起学习兴趣,从而更好地接受知识,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、分析、综合、推理,进行创造思维。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,学生的主动性、创造性被压抑,这是当前师生业务关系上最突出的问题。为此,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展开,应努力体现开放性。应在教学活动中提倡探索,鼓励创新,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望。课堂教学中可采用“启发式”、“探究式”、“讨论式”等等。应改变传统的听话就是好学生、教师的话就是真理的观念和做法,提倡真理面前师生平等,使学生敢于各抒己见,逐渐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。需要指出的是,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,不是教师的退隐,反而需要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。没有教师的教育创新,没有教师创造力量的充分释放,也很难谈得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过程,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创造带动学生创造的过程,因此,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,并通过教师的创造带动和提升学生的主体性,才是正确的道路。

总之,构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,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,努力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,具备创新精神、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的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,需要所有语文教师全身心地真情投入。

参考文献:

⑴《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》

⑵《教育心理学》? 高等教育出版社;第1版 (2005年8月1日)

⑶夸美纽斯《大教学论》 《山东师范大学学报(人文社会科学版)》1985年02期

⑷刘京海《刘京海成功教育随笔》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-11。


2019年5月6日 11:19
浏览量:0
当前位置:
栏目导航